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真实故事:杭州85岁老人从殡仪馆打来电话 ,“我儿子在精神病院,但他是个天才……”

苏杭日记 2024-03-22
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“苏杭日记”


今天,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故事。一个经受磨难的家庭,却不屈不挠地向上天要一束光。在命运面前,在不幸面前,一个家庭就像一艘漂泊的小船,劈波斩浪,沉浮与共。希望在2023年,我们每个人,都能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。

以下,是金晓宇父亲—85岁老人金性勇的自述——


我在殡仪馆打了一个电话



2021年11月11日上午,我在杭州殡仪馆放好了老伴的骨灰盒,感觉自己手发颤,走路腿也抖。我让几个亲友先走,我还想陪她一会。老伴脑子清醒时曾跟我说,哪天她走了,骨灰盒先放殡仪馆里,以后是安葬还是洒到江里海里,要等大儿子回家再决定怎么处理。但我没有打电话给金晓天,现在全世界疫情他回不来。也没有告诉金晓宇,11月之前他就住院了。

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


让孩子们以为妈妈还活着吧。我望着那个盒子,和老伴说:我要打电话了,你同意吧?哪天我也走了,就没有人知道我们儿子的事了。我从挂在手腕上的小包里,摸出老年手机和一张《杭州日报》。报头上有我抄的“倾听·人生”的电话号码。电话接通了。我说:“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?我儿子是天才,他现在精神病院里,他妈妈今天刚走了。”


我儿子的一只眼睛瞎了

 

我的老家在浙江桐乡,父亲是小学校长,老伴的妈妈,那时候是我的老师。我们两家住在同一个门头里,算得上青梅竹马。我老伴叫曹美藻。我考进了上海化工学院,美藻考到了南京大学化学系。毕业后,同分配到天津工作。1967年我们结婚了,先是生了大儿子金晓天,1972年又生了小儿子金晓宇。
金晓宇童年时的家庭合影

1984年,我们带着两个儿子落叶归根回到杭州。这么执意回来是因为心里扎进一根剌,万想不到它变成了一把刀。小宇的命怎么会这么苦?在天津时,我们住集体宿舍,一间房十五六平米。六岁那年,小宇和邻居孩子一起玩,那孩子手里有一把玩具手枪,可以放小纸球射出来。

万没想到那天他放了一根针,一枪打到小宇眼睛里,左眼晶体碎了。小宇的一只眼睛从此瞎了,只能斜眼看东西。他还反过来安慰我们:没关系,习惯了。两个儿子都聪明。回杭州后,大儿子考进复旦大学,后来考托福去了澳大利亚。小宇高一时分在尖子班,老师说考大学完全没问题。但有一天,小宇突然和我们说,“我不上大学了,也不要读高中了。”



家里的电器被他砸了个遍

 


我们以为小孩子厌学说说玩的,可他真的天天赖在家里。我让朋友帮忙,介绍小宇去解放路新华书店当售货员。我想,过段时间孩子就想回学校了。两个月不到,书店不要他了。起因是有位老顾客在店里看书,小宇说人家是小偷,争执起来。我又把小宇介绍到排气扇厂当工人,没几天他就不肯上班,说那些工友对他不好。他不上学后,我和他妈每天上班走之前,他在床上,下班回家,他还在床上。他也不跟我们说话,会突然发脾气,情绪极不稳定,完全变了一个人。

金晓宇少年时和父亲的合影

有一天,我和他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轰隆一声巨响。小宇把厨房的冰箱推倒了。这是他第一次出现暴力行为。因为这,我们家一直家徒四壁。全杭州可能就我家没有电视机,之前被小宇砸坏了三个,往里面灌水。冰箱、洗衣机换过好几个了,还有桌子、书架、柜子、门……好好的,突然轰一声,你说怎么办?小宇妈妈绝望地问我:“他是疯了吗?”




医生说,我儿子是躁狂抑郁症


很长时间,我们不知道孩子这是生病了。当他说想考大学,我们喜出望外,让他进了补习班。小宇高中基本没上过,几个月后,高考成绩让人吃惊,离一本线只差3分。二本志愿填了杭大外语系,分数也超线了。我们很开心地等学校通知。谁知学校将档案退回。档案里记录了小宇高中时不守纪律、缺课。七转八转,小宇进了树人大学,可是只读了一年就犯病了。


据同学讲,他们几个到外面喝酒,小宇表现得异常兴奋,回校后还往老师的汽车顶上爬,拉都拉不住。学校以为是发酒疯,把他送到医院。小宇看到我,很愤怒,“你来干什么?把针头拔掉,我要回家!”我把他带回家。我知道这孩子与学校从此无缘了。

金性勇

有两年,他埋头自学,比上学还用功。两年后,他拿到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毕业文凭。但接着发生了可怕的事,当时我不在家。小宇睡在床上怎么也叫不醒,他妈发现他是吃了安眠药自杀,赶紧和邻居送到医院洗胃。幸亏药量不足,孩子救了回来。又过了段时间,我们听到哗啦一声响,冲进房间看到小宇摔在地上,一圈皮带挂在天花板吊灯和窗户之间。我和他妈抱着他哭,“孩子,你不要做傻事啊!”我是研究医药化工的,孩子这些表现不是性格问题了,我就看书找原因,小宇的症状符合精神类疾病。去几家医院看了,都诊断是躁狂抑郁症,也叫双相情感障碍,病人会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。小宇不上学,情绪低落,晚上不睡觉,甚至自杀,这些都是在抑郁期;无端猜疑指责别人,狂躁不安,有破坏行为,是转入了躁狂期。




我们只要儿子活着


精神科专家说这病来得快去得快,危险就在于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。吃药也不能控制,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送医院。1992年起,基本每年都要送小宇进去。
我买了很多精神疾病的书看。最后有两点让一个父亲不至于崩溃:一是通常这类病人一两次自杀未遂后很少再有这个念头,他们会比之前珍惜生命;二是这类病人会在精神领域不同凡响,甚至表现出天才性的创造力。

我读到一本书叫《躁狂抑郁多才俊》,是美国一名精神病医师写的。里面列举了25位历史名人:贝多芬、梵高、牛顿、海明威……他们终其一生都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,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。又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天才艺术家。懂得这些知识后,我最大的宽慰就是小宇可能不会再自杀了。至于“天才”,我没去想过,毕竟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能成为梵高、牛顿。即使成了天才也需要两点:一是活着,二是机遇。儿子不想死了,我和他妈忽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,不读书不上大学不工作不成家,我们都能接受——只要他活着。




老伴的一场同学会改变了他的命运


又过了十年,2010年,老伴去南大开50周年同学会。也许是天怜英才,也许是一个母亲的精诚所至,这场同学会竟然改变了小宇接下来的命运。听说我家孩子因病没有工作,一位留校做了教授的同学就问她:能不能请你儿子在家做翻译?我老伴说,小宇的英语日语都很好,请给他一个机会试试吧。
小宇家的电脑

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,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期。到处治病要花钱,孩子出门闯祸要赔钱,但我还是竭尽所能满足小宇的要求。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买书——英语、日语、古文、围棋、音乐、绘画、地理等,各种书籍买了两百多本。1993年,我冒着被砸坏的风险,花一万两千块钱给小宇买了一台联想电脑。小宇那天高兴地说,“爸爸,谢谢你!”之后,他发病时也摔过东西,但从不碰电脑。电脑成了小宇的另一个世界。他也不玩游戏,主要就做两件事:自学外语、看原声电影。

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、日语,巩固英语。看外语电影,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,看懂后,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。一部电影反复看N遍,直到完全听懂。这一切给小宇带来的兴奋和投入,是孩子在躁狂期创造力增强的表现。“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”,我从没想过这句话跟小宇有什么关系。直到十年后,他妈妈开同学会回来,我才忽然觉得,这些年和孩子一起经历的事,就像是一个训练营——原来,机会真的是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。南大出版社很快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·巴雷特的八个短篇小说,让小宇翻一篇试试。

金晓宇的首部翻译作品《船热》

他以最快速度翻译了其中一篇《船热》。交稿时跟出版社说,如果审核通过,剩下的也请交给我翻。我很惊讶,这是文学啊,翻译等于再创作,一篇还不知道行不行,一整本书你能翻译好吗?小宇说,行的,爸爸你放心,我翻的不会比别人差,这些年我出门就是到浙江图书馆,我不是去玩,你到浙图查下借阅登记卡,我借过的每本书,都有金晓宇的名字。“那你看过几本小说?”“我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。”



他十年翻译了22本书



又过了十年,2010年,小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务,开始他的翻译人生。十年里,小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,一共翻译了22本书。他短暂又高产的翻译生涯,是我们全家最难得最幸福的岁月。2013年,小宇翻译出版了爱尔兰作家约翰·班维尔的英文小说《诱惑者》。原书名《Mefisto》,小宇和编辑讨论时,对方说这个没法意译,用音译吧,就是《梅菲斯特》。

但小宇知道,Mefisto是歌德代表作《浮士德》里的角色,这个人物就是一个诱惑者,那么可能诱惑者才是作者的本意。小宇决定采用《诱惑者》作书名,结果出版社非常赞赏,《诱惑者》也成为抢手好书。翻译日本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小说《狗女婿上门》时,小宇天天看日本相扑比赛,为了提升翻译的准确度。屏幕下方,挡字幕的纸条飞舞。屏幕上,两个只系着腰带的大力士在翻滚打斗。我们父子俩看得哈哈大笑。小宇先后翻译了多和田叶子的五本小说,反响都很好,出版社打算再出合订本。
再比如《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:电影的元素》,这本书非常难译,小宇专门去看了塔可夫斯基导演的所有电影。南大选派了外国文学专业的顾老师担任本书责编,顾老师又邀请本书作者罗伯特·伯德的博士研究生彭欣为小宇译著撰写了附录。这本书2018年出版,影响很大。网站有电影研究者发文说,“原以为金晓宇译文有错误,特意买了原著对照看,才知道金译没有错,而且比原文还好,文字更细腻……”孩子一生没有朋友。我作为父亲,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、助手。我买了扫描仪、打印机,跑邮政帮他收外文样稿,买资料书,翻译完给他打印样稿,译文每本都是几百页,小山堆一样,再帮他校稿、寄出样书……每本书从样稿到出版,我都是第一读者。惊喜的是我从没看到过一个错字,22本书、近七百万字,你说我不容易?是小宇更不容易啊!编辑部负责人来我家看过小宇,他说金晓宇译的书稿寄到编辑部,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,因为全书没有错字、错句、错译,每本书都好卖,读者反响很好。南大同学打电话祝贺孩子妈妈,“你们养了一个天才!

金晓宇的翻译作品横跨小说、电影、音乐、哲学多个领域但除了南大,翻译界没人知道金晓宇是谁,社会上没人知道我儿子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,更没人知道这些书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翻译的。从没露出过笑脸的小宇,第一次眉开眼笑地告诉我,“爸爸,浙江图书馆里也有我翻译的书,我还特意去查了借书登记本,有很多读者借过金晓宇译的书哦!”新书出版后,小宇会去查看豆瓣评分,“爸爸,爸爸,都是8分以上,还有很多读者评论好看……”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只笑着点头,“好、好”。




儿子步入正轨



但老伴的身体撑不住了老伴这一生过得很辛苦,她当年是高材生,有文化有专业,她勤劳节俭,全家人四季衣服都是自己做的。小宇不知砸坏了多少东西,妈妈的缝纫机他从不砸。2000年前后,老伴开始炒股。我们分工默契,我在家守儿子,她每天去证券交易所。我明白她炒股是为小宇存钱,从孩子童年瞎了一只眼后,她的心就扑在小宇身上。后来小宇的病让我们毫无办法,她的绝望无奈都埋在心里了。

小宇在家翻译,让她看到一丝光亮,但她自己这盏灯却要灭了。2015年,老伴说自己记性不好,不炒股了,要把存款都交待给我。我这才知道她有200万理财产品拿不回来,我想尽办法追回款子,还是有50万丢了。这件事后老伴的健康每况愈下,之后确诊得了阿尔茨海默症,接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,在床上躺了三年。妈妈痴呆了,小宇非常难过,他说我能翻译书是妈妈的功劳。每次出版社寄十本样书给小宇,他都第一时间冲到床边送到妈妈手里,讲给妈妈听。后来,他妈妈开始不会说话、不认得家人。

金晓宇少年时的家庭合影
古话说,久病床前无孝子,但我儿子就是真孝子。妈妈痴呆了好几年,他从没对妈妈发过脾气,还为妈妈做了很多事。白天他照顾妈妈,负责买菜,每天买妈妈喜欢吃的虾,饭后洗碗,再给老妈洗脸。我管晚上的事,做三餐饭,给老伴剥虾喂饭。他妈妈三年没上过厕所,每两小时要接一次大小便。先前她的脚还有力气,抱她坐到床边一个便桶椅上,后来只能抱着拖拽下来。我80岁了,真抱不动,幸亏有小宇。没有小宇,我们可能都死了。小宇很仔细很耐心,有时小宇做这些事时,他妈妈的眼里有泪。每天小宇抱着妈妈喊“老妈啊,老妈啊”。他心里记着妈妈的恩,从六岁剩下一只眼,妈妈就为他流泪,抱着他不知哭了多少次。我心里想说,儿子啊,你长大后更是不知妈妈为你哭过多少次啊。

这三年,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相依为命,这三年也是小宇翻译冲刺时期,除了南大,别的出版社也找他翻译了,书一本比一本厚。孩子的病症也奇迹般减少,照顾妈妈,日夜翻书,小宇一直很安静很努力,直到去年11月。小宇的第22本是德文书。早在2016年,他就接到出版社约稿,请他翻译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《书信集》。

这本书有53万字。拿到德文书稿后,小宇通宵达旦查阅资料,连发病都忘了,只用一年时间就交出译稿。可惜,因为出版社的原因,这本书迟迟没能出版,小宇天天在等。这些年我们非常感谢社区、感谢湖墅派出所、拱墅区残联、侨联的照顾,让我儿子能够健康地走向社会、为社会做更多贡献。这些年也有人不理解,说我要儿子搞翻译是为了挣钱,我只有苦笑。他们不知道翻译根本不挣钱,新书只是我儿子命悬一线时的强心剂。




儿子不带手机独自去了温州


书久等不见,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,去年11月之前小宇跑到温州去了。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,是小宇最难熬的日子。去年10月,儿子已经很久没出门。这天吃过晚饭六点钟,他说:“爸,晚上药我吃过了,不会走远,7点肯定回来。”我叮嘱他早点回家,别的不敢多问。小宇出门从来不带手机,7点、8点、9点……11点,我急了,跑到派出所报案。


过去他在马路上瞎晃,民警碰到都会带他回来。第二天,民警查监控,发现小宇晚上乘151路到了城站火车站,买了去温州的票。他身上可能有一百多块钱。我急得团团转,小宇却回家了。问他去温州干什么,他说下车吃了点东西就回来了。看他若无其事,我心里叫苦,这是躁狂症发病的前兆啊。


又过了几天,小宇过马路,迎面一个快递员,他一拳打掉了人家的门牙……不久,七院来人,将小宇带走。儿子呼天喊地:“爸爸救救我,我不去医院啊,不要去啊。”




一个晚上,老伴走了


11月8日晚上,我像平常一样睡前摸老伴的额头、脸,再去摸脚。怕她冷了、热了,摸了才知道。这天,我摸哪里都是寒的,脚像冰块一样。我赶紧开空调,打到25度,又抱了一床毯子加在被子上。过半小时再摸,还是没有一丝热气。我慌了,抱着她的头靠在怀里,“靠牢我靠牢我”,我脸贴着脸,但还是越来越冷。“你不能走,不能走啊!”,我把脸贴得更近,手哆嗦着摸她的鼻子,没气了,往下摸,心脏不跳了。我不知道怎么办,完全没有思想准备。她走了,我儿子没有妈妈了。

我还在计划给老伴做插管手术,有个90多岁的邻居也是这个情况,做了手术还活着。我为什么没早给她做呢?这一夜我守着老伴越来越冷的身体,流泪,自责,后悔。虽然她早就不认识我,早就什么都不知道,但我知道她还活着,知道我每天是为她、为儿子活着。她走了,我没有一丝一毫的解脱。我已经习惯她活着,习惯天天为她做事。三年来我睡她床横头的沙发,晚上我能听见她的呼噜声、呼吸声、咳嗽声……我像钟表一样准时,两小时准会醒来,跟她说话,给她翻身,喂她喝水……现在这么安静,什么都听不到了,什么都不能做了。上周我去医院看过小宇,给他送点吃的。每次去那里看他,每次都听他哭叫,“求求你带我回家,爸爸我们回家吧……”儿子春天会回来,他会让妈妈看他的新书。


后记


天才翻译金晓宇的故事,经《杭州日报》最先报道后,引发全网刷屏。

善良的网友,被金性勇夫妻的父母深情,还有金晓宇的天才之痛,所打动。如今,这个感人的故事,又有了后续:“天才译者”金晓宇已经出院回家了。他等待已久的《本雅明书信集》样书也已收到,预计下月面市。如今,他正在全力翻译第二本本雅明的著作《拱廊计划》。很多网友想要帮助他们,从物质到精神。而父亲金性勇婉拒了所有物质帮助,也谢绝所有人的打扰:考虑到儿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,他不愿被过度窥探。他们父子需要的,是平静的生活和细水长流的关怀。对于他的天才儿子来说,翻译事业就是他和命运抗争的武器。父母对他的爱和不放弃,更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支撑。这是一个伴随着巨大苦难与奇迹的真实故事。残酷,而又温柔。我读了这个故事后,从中看见关于亲情人生的6个真相:1、父母是孩子的起点,我们都是踩着父母的肩头走向远方。金晓宇是天才,他出生于书香门第,父母是老牌大学生,哥哥也是学霸。这样的家风,不仅让他从小专注于阅读,而且在他患病退学后,能依靠母亲的人脉,谋得翻译的工作,实现人生的价值。父母就是孩子的起点,必须承认这一点。我们都是站在父母的肩头,才走向远方。2、上帝关上一扇门时,一定会打开一扇窗,你要找到窗口在哪儿。金晓宇因为病患退学后,虽然没有接受完高等教育,但他一直坚持自学,甚至精通多国语言。这是他天赋所在,也是他疗愈的手段。这样的自律和刻苦,成就了他,让他成为一位低调又伟大的翻译家。人生本身就是局限求生。如果命运扼住了你的喉咙,你就要学会挠它的胳肢窝,让它松手。


3、凡是爱无法治愈的,药物也无能为力。金晓宇患病后,不读书,不上大学,不工作,不成家,乱砸东西,到处惹事,但他父母一一接受:“只要他还活着。”这大概是所有家有患儿的父母的心声:当孩子生了病,父母之爱回归真正之爱:除了健康,别无所求。遗憾的是,很多健康的孩子,父母却迷失于名利得失和成败输赢中。

4、学历不是一生的证明,学习力才是。这个故事中,最打动我的,除了父母情深,就是金晓宇超强的学习力。他竟然看完了杭州图书馆的几乎所有图书。仅凭这一点儿,他就超越了我们太多人:正儿八经拿到本科、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人,出了校门后,像他这样如饥似渴读书的人,也不多。金晓宇感动全网,不是他翻了22本书。而是他从未放弃过自己,还有他的终身学习力。

5、天下之爱,多以聚合为目的,唯有父母之爱,指向分离。患病的母亲曹美藻,最放不下的人,是小儿子金晓宇。为此,她年迈之后,还要去炒股,只为多赚钱,自己老后能给小儿子留足生活费。而父亲金性勇之所以把天才儿子的故事,讲给记者听,也是希望老伴走了,他也老了,热爱翻译事业的儿子,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。父母之爱,爱之深,深到离别后,顾皆从远计。6、那个看似不太有出息的孩子,才是来报恩的。平心而论,金家的两个儿子,都非常优秀。大儿子金晓天,复旦学霸,出国留学,定居国外。小儿子金晓宇,因为病患退学,但成了翻译家。和哥哥相比,患病后,没有成家也没有朋友的金晓宇,成了陪伴父母最久的人。母亲最后三年,就是在他和父亲的精心照顾下,安然离世的。留在父母身边,看似没有出息的那个孩子,才是来报恩的。这也是我们很多家庭的写照。

来源:杭州日报

口述:金性勇




添加小编微信

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

 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



被誉为奇才的郭沫若,有着多段荒唐的感情!

36张珍贵的老照片,七八十年代的青葱岁月!

袁静雪:我的父亲袁世凯

在战场上,遇见这些以色列女兵,你是消灭?还是俘虏?

中国的顶级黄酒在江南

“南艺女神”余敏燕和她的高官情人

两性:这六种“姿势”男女都舒服,这些“技巧”男人千万要懂。

中国特色小镇失败名单,有你去过的吗?

被英媒誉为「近千年来最美的女人」:她的性感,天下无双。

中国人食鱼到底有多讲究?

台湾杜月笙墓地:朝向上海,墓碑上方的八个字令人深思。

如果刚好遇见你,能不能陪我去看中国这最美的50个秋色?

刺绣非遗传承人姚惠芬:落针成画,探寻苏绣当代性。

恒大歌舞团第一任团长林丹丹,许家印也留不住的女子有多传奇?

“南唐北陆”:民国头号名媛,美丽一生却活得风轻云淡。

越来越多人怀念八十年代,实质是对觉醒、宽容和人性回归的期盼!

陈独秀先生三段婚姻及子女后代的故事

聂卫平到金庸家吃饭,一连吃掉13个大闸蟹,结果女佣直接被辞退。

民国名媛盛七小姐

民国上海阿婆闵蕙君:无论富贵贫贱,始终保持微笑。

法海湖边:爸爸和女儿用四十载打卡人世间

中俄曾约定:海参崴1995年归还中国,斯大林亲笔签名同意,为何黄了?

民间故事:陆游与唐婉的千古虐恋

真的要打仗了么?

1940年林彪在莫斯科,拍了唯一的一张正装照,身旁站的年轻人是谁?

蔡澜:人心不古,我决定以貌取人,从这几类人脸上就可以看出深浅好坏。

这30句都堪称是千古绝唱,还原整首诗,看看它们有着怎样的风采?

人民日报:把领袖个人的作用夸大到极端的程度,就会出现对个人的迷信

语音短篇:蔡澜《男女之间》

秋天的回忆:59张名人与母亲的珍贵瞬间

钱钟书犀利语录秒杀所有段子手:跟谁结婚,都会发现对方变了。

女性摄影师眼中的美女

100张照片讲述:唯一富过15代华人家族的贝聿铭100岁人生

民国五大才女,留下真实又扎心的五句话,看完后让我们能活的通透,看的深远。

从笑声到质疑:惊人蜕变的“海派”周立波突然回归,何去何从?

民国故事:上海滩首次“上海小姐”选美大赛

名人夫妻合照,稀世罕见,实属珍贵!

揭秘历届政治局常委的不同命运

形形色色:美女行长和情色院长的魔幻人间

骑驴带你朝鲜深度游

只有在上海,才懂的50种神奇体验,真的怀疑你在窥视我的生活!

周日书摘:人生有六个坎,跨过去路就顺了,一起来看看吧!

中国“断亲现象”正崛起: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和亲戚来往!

漂亮女子下乡说话太难听?被灾民拖进洪水中,底裤扒掉狡辩是路人。

刀郎的娱圈恩恩怨怨

比芯片断供还可怕!32000名科学家正式移籍,背后什么原因导致?

“咱还是分房睡吧,我实在受不了你了!”姚明的妻子叶莉抱怨

全球10大混血美女,每一个都很惊艳!

催人泪下的66张照片,一次次被感动!

不去感受世界,怎知世界如此奇妙!

外蒙独立的千古罪人博克多格根:4岁成活佛,42岁称帝,43岁成盲人,55岁被毒死

这个国家为啥讨厌中国人,路牌上贴满警示牌:碰到中国游客就打?

中国两千多个县城生活实录:除了性生活,只剩打麻将?

看《罗刹海市》的连环画,品刀郎的神曲!

"今夜有暴风雪"--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城

看了文革后果,只有改革开放,奋起直追!

118张珍贵的老照片,看看哪一张,值得收藏?

69届知青: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群体

尴尬的上海人

聊一聊刘亦菲。

民国时期消失的中国九所世界一流的大学: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骄傲

惊奇!偷走亿万富翁用过的避孕套人工授精勒索两千万美元!

人世间殷桃,二度被封金鹰视后,迷倒七个男人,她的故事真不简单。

盛恩颐:民国第一“败家子”,一晚输掉上海一条街。

40年前的恶魔之夜:内蒙古红旗沟农场血案的背后故事

难得一见,清朝小学的语文课本,简直美得不得了!看看与我们小学课本的差别

江南美女俞飞鸿的“丈夫迷”:我有固定伴侣,他陪了我20年。

28岁健身教练娶50多岁上海富婆,获赠套房和保时捷,网友:我不想努力了!

1949年,一张汉奸被枪毙照片的故事。

压在老百姓身上“四座大山”不搬走,30年后出生人口将被美国超越。

那一年的卢湾区,被称为“上只角”,全上海最舒适的地方。

美国官方曝光抗美援朝真实数据,令人震惊!

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,不是穷不是吵,而是这几点!



    微信号:suhang-style

 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